放下锄头有盼头,住进楼房有干头 ——兴泾镇争做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 招商动态 |2017-06-22
放下锄头有盼头,住进楼房有干头
——兴泾镇争做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01
近年来,兴泾镇紧扣银川市委“2258”工作思路和西夏区“五城一心两翼”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以镇区为核心,抢抓“西夏突破”发展机遇,强力确保区、市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着力将兴泾镇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同步发展、镇区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的国际陆港特色小镇,确保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放下锄头有盼头,住进楼房有干头。
02
一、推进项目建设,助力失地农民安居圆梦。兴泾镇抢抓“西夏突破”发展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实施美丽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争进度保质量,确保被征地群众早日回迁。完成总投资9.9亿元,占地面积422.94亩,建筑面积36.77万平方米,安置3096户9319人的泾华园安置区三期,力争年内全部安置入住。二是创品牌显特色,奋力推进国际陆港特色小镇建设。计划一期建设投资12.4亿元,建设安置区17.65万平方米,完成镇区通达路、泾华街等7条道路,对镇区5号路进行硬化,实施兴业路、泾华街和育才路排水改造和镇区5700米主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占地5829平米的泾华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兴泾镇长途汽车站和8个公交车站点,新建公共厕所4座。二期建设投资12.5亿元,建设安置区25.4万平米,实施富达街、新民路等7条道路连接工程和泾西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文化休闲广场公园;新建小学1所,实施镇区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
03
二、重视产业培育,加快失地农民增收步伐。
一是抓好镇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强化农民增收基础。依托兴泾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商贸物流农贸市场及其周边业态,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动特色商品、清真食品、优质牛肉深加工、非遗产品等开发销售,做活小商品经营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二是鼓励发展物流运输、劳务输出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公铁物流、李旺物流示范园区、铁路南货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引导各村尤其是北三村富余劳动力投资经营货运物流、餐饮服务、绿化保洁、装卸和机械劳务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动失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2016年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58人,比去年增加758人,总收入3855.9万元。三是抓好肉牛养殖产业,带动失地农民就业。以西干村肉牛养殖基地养殖大户为龙头,带动失地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和庭院养殖,并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扶助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打造特色清真肉制品品牌,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04
三、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拓宽失地农民就业之路。
一是积极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我镇以“失地农民创业街”为平台载体,鼓励失业、失地农民以及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举办各类劳务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384人,培养小老板44人,小企业15个,创造新岗位150个,实施“巾帼”创业行动,为妇女办理创业小额贷款,激发农村妇女的创业热情。二是倾力支持,推动“二次创业”。我镇鼓励已经致富的个体业主保持艰苦创业的品格,并举办了SYB培训,以理论课程促实际行动,推进他们“二次创业”。三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做好失地农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开办各类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班,从而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拓宽失地农民就业面。上半年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4期,受益人数207人。主要培训项目是:装载机、挖掘机、电工、电焊、清真面点、中式烹饪、保安、瓦工等。(信息员:杨淑娟)
美丽兴泾
兴泾镇政务公开公众号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